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百科 > (文化中国行)千年宋陵四季“走红”背后:历史和农耕“活态”共生 正文
时间:2025-11-11 12:57:49 来源:网络整理 编辑:百科
中新社郑州11月7日电 题:千年宋陵四季“走红”背后:历史和农耕“活态”共生作者 经晓佳深秋时节,走进位于河南巩义的宋陵永泰陵,一台收获机穿梭于玉米田间。不远处,文臣武将造型的石像生静立,与现代农机
中新社郑州11月7日电 题:千年宋陵四季“走红”背后:历史和农耕“活态”共生
作者 经晓佳
深秋时节,走红走进位于河南巩义的文化宋陵永泰陵,一台收获机穿梭于玉米田间。中国不远处,行千文臣武将造型的年宋石像生静立,与现代农机遥相呼应。陵季历史这幅跨越时空的背后景象,正是和农此前因“石像生守望麦田”而“走红”的宋陵秋收场景。
宋陵是耕活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造像群之一。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态共这里葬着北宋时期除徽钦二帝外的走红七位皇帝,加上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文化永安陵,俗称“七帝八陵”。中国
历经千年,行千该陵区仍保存着1027件各类石刻,年宋其中石像生与现代农耕共生的独特场景,已成为热门打卡点。
春赏菜花、夏观麦浪、秋览高粱、冬品雪景……近年来,现代农耕在千年宋陵上“塑造”出四季皆景的景观,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。其中,摄影爱好者张珍是这一景观的忠实记录者。在她看来,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正是宋陵的魅力所在。
11月3日,收割机在永泰陵收玉米。罗琳 摄事实上,石刻保护需因地制宜。对永泰陵等“田野类”陵区,最大程度保留原始风貌才是科学保护。
巩义市文物局局长朱星理7日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,2021年12月,巩义市出台《宋陵保护管理办法》,对八座皇陵实施分类保护:永昭陵进行原址复建,永厚陵打造为文化遗址公园,永裕陵、永泰陵则注重保留历史环境与农耕景观。
为统筹文物保护和农业生产,2021年宋陵周边3160亩耕地统一流转,由巩义市供销合作社经营。当地结合农时调整作物种植,减少耕作对文物的扰动,同时让文物与土地、农事紧密结合,将宋陵的“活资源”转化为可持续的文化传承。
今年10月,永裕陵、永泰陵的高粱成熟季吸引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。当地适时开通“青纱帐里看宋陵”公交专线,并配备专业讲解员。
“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‘双向奔赴’,反映出民众旅游审美从‘视觉观光’向‘身心沉浸’的转变。”谈及宋陵四季“走红”,王牌智库首席专家上官同君认为,宋陵借麦浪、菜花等元素,将皇家陵寝的宏大叙事融进百姓生活,实现文化下沉。
在上官同君看来,宋陵四季要想“一直红”,还需在内容上深挖礼制、民俗故事,构建“宋陵故事IP体系”;在体验上结合农事开发沉浸式活动,运用科技让参观者变为“剧中人”;在业态上推动文创、研学、民宿等融合发展,构建“文旅+”生态圈。(完)
康熙亲爹另有其人?专家:没有证据,努尔哈赤、康熙、雍正都是相同父系2025-11-11 12:46
专访张新成:人生没有回头路,活着体验才有更多可能2025-11-11 12:06
冯小刚:拍电影是一场“长跑”2025-11-11 11:58
文化观察:画家吴山明笔墨探索何以独具魅力?2025-11-11 11:52
火车票最低4折!1300余趟列车淡季打折2025-11-11 11:26
万物皆可盖碗 重庆一火锅店推出盖碗火锅2025-11-11 11:22
获评文华奖 赵文瑄第一时间感谢莫言“写了好剧本”2025-11-11 11:12
欧盟中国商会对欧盟调查中企所谓补贴问题深表关切2025-11-11 10:51
世界气象组织:2025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第二或第三热年份2025-11-11 10:21
中新网评:假洋膏药年销过亿元,平台监管不能失灵2025-11-11 10:16
一张罚单折射资本市场三大变革2025-11-11 12:30
深耕债券融资,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2025-11-11 12:24
冯小刚:拍电影是一场“长跑”2025-11-11 12:22
第一届“中华杯”泰南乒乓球比赛成功举办2025-11-11 11:17
宁夏新能源外送再添“主动脉” 330千伏川望Ⅰ线正式投运2025-11-11 11:07
【民生调查局】起底“神贴”骗局:2元膏贴摇身变“国际名牌”2025-11-11 11:06
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贸易同比增长7.6%2025-11-11 10:54
专访张新成:人生没有回头路,活着体验才有更多可能2025-11-11 10:30
震撼!全景无人机@十五运会,80秒+带你换个角度看全运2025-11-11 10:26
北京博物馆学会成立40周年 各界共话文博行业发展方向2025-11-11 10:24